河南商報見習記者陳媛媛文/圖
原標題:照顧失明婆婆30年,她說 “雖然沒啥好,但能對得起老人就行”
有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,然而,在鄭州市燕莊花園社區(qū),年過六旬的張小榮卻照顧失明的婆婆整整30年。
好媳婦的背后是好家風的傳承,這位好媳婦又有哪些故事?
經(jīng)歷
親人離世,與婆婆一起生活
初次見到張小榮,是在位于福元路旁的燕莊花園社區(qū)。重陽節(jié)當天,她穿著一件紅色燈芯絨外套,身材瘦小,臉上滿是皺紋,頭發(fā)也開始泛白。張小榮今年65歲,丈夫和大兒子已經(jīng)去世多年,自己跟90歲的婆婆住在一起。
多年前,婆婆的一只眼睛不小心濺進了膠水,當時沒在意,也沒去醫(yī)院看,慢慢就看不清楚了。直到30年前婆婆另一只眼睛也看不清楚才到醫(yī)院檢查,但眼睛已無法治愈。12年前的一個早晨,丈夫像往常一樣出門,半路上,丈夫突然倒地,經(jīng)搶救無效離世。幾年前,已經(jīng)娶妻生子的大兒子因癌癥離世。
因為丈夫是獨生子,丈夫離世后,照顧公婆的重任就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。“他們老兩口(公公婆婆)孩兒沒了,咱知道他們心里不好受,咱得對得起他倆。”
堅持
出門不走遠,為婆婆穿戴整齊
張小榮住的房子是當年村里拆遷時分的安置房,公公去年離世,目前她跟婆婆住在一起。
婆婆眼睛看不見,公公生前癱瘓不能動,因為要照顧兩個老人,張小榮沒法出去找活,每次出門都不敢走遠,社區(qū)里組織免費旅游她也不敢去。她說,有一天晚上,她正睡著覺,聽見“撲通”一聲,立馬跑過來,發(fā)現(xiàn)婆婆從床上掉了下來。
張小榮說,婆婆年輕的時候很愛干凈。雖然婆婆平常不怎么出門,但張小榮仍然給她穿戴得整整齊齊。家里備著尿不濕,床上墊著小褥子。“她(婆婆)看不見,拉里邊,尿里邊,都得馬上換。”
“你想吃啥?”臨近中午,張小榮提高嗓音跟婆婆說了好幾遍。老人家用顫顫巍巍的聲音回應著:“吃面條,吃饃。”
心愿
希望能對得起老人
屋里除了空蕩之外,還彌漫著一股藥味。張小榮自己身體也不好,每月僅買藥的錢就得花1000多元。她從屋里拿出三四個手提袋,里面裝著各種藥盒和一些白色塑料袋,塑料袋里裹著厚厚的病歷、檢查報告等。
張小榮的大姐今年80多歲,說起這位小妹妹,她說:“那會兒家里又添了這么一個妹妹,我們都可疼她了,現(xiàn)在看她這樣,我說起來都難受。”張小榮平常不愿意把家里的這些事跟外人講,她說,“咱雖然也沒啥好,但能對得起老人就行了。”
提到張小榮,燕莊村民張志超說,張小榮的丈夫剛去世那會兒,她瞞著沒告訴公公婆婆,承受了很大的壓力。“好在她還有個小兒子,她自己孝順,兩個兒媳婦也孝順,才算從困難中走了出來,一家人都不賴。”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