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一级爱a免费观看,免费一级a一片片久久精品网,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,九九精品在线观看

<strike id="iu914"></strike>

  • <xmp id="iu914"></xmp>
  • 首頁 > 萊蕪 > 萊蕪名人 > 正文

    中國同盟會會員亓因培

    文章來源:俺萊蕪有
    字體: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7-23 09:31:50
      
      亓因培,字養(yǎng)齋,號荇蓀,今萊城區(qū)辛莊鎮(zhèn)大官莊村人。生于1861年,18歲中秀才,光緒二十年(1900年)中舉人。曾任博山縣縣長,中國同盟會會員,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。
      
      1911年赴菏澤任省立第六中學語文教員,時值知天命之年,自書座右銘:"王命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,大月之日正此時也。"自刻閑章曰"實行家"。期間,加入中國同盟會,與同事叢連珠、范明樞、張雪門等制訂校訓:"習勤養(yǎng)勇敬業(yè)樂群",支持學生自治會組織各種研究會,并為"心學會"指導者之一。"五四"運動期間,以心學會為中堅,掀起菏澤地區(qū)學生運動,師生罷教罷課,走出校園,查封日貨;捉拿販毒商會會長,促使當局查封商會;追逐各縣麇集菏澤參加曹琨賄選活動者,直至其銷聲匿跡,學校始復課。此舉蜚聲遐邇,震動各界。但其與教師同仁尊孔崇儒,教學生讀"四書"、"五經"。1919年秋,被泰、萊、新、費、蒙、沂、肥7個縣推選為廣州非常國會護法議員。師生為其送行并合影留念,朋友韓秀和贈詩:"北國烽火年復年,六十南走發(fā)中山"。在廣州參與制訂各項除舊布新法令。1922年6月16日,在陳炯明叛亂中,面對圍攻總統(tǒng)府的叛軍,腳穿拖鞋,身穿汗褂短褲,敞胸袒懷,從容地說:"就這身褲褂拖鞋"。而多年積蓄卻縫在汗褂背面,幸免被劫。脫險后,與山東的6名議員,共同參與起草并簽名向全國發(fā)出廣州非常國會聲討陳炯明宣言。爾后,越海經安南繞回云南,輾轉四川等地,于1924年回到萊蕪。一路奔波勞累,卻豪情滿懷,對所見所聞盡書于日記。在一幀背景竹林的途中合影背面寫道:"文不逮建發(fā)七子,狂不及竹林七賢,作者七人其迨庶幾,易夫其徒然"。(后兩句亦作:作者七人其迨庶,筏而夫豈徒然)1928年12月,出任博山縣縣長。翌年夏,在全省縣長會議上,聽到山東省政府主席孫良誠宣布,今后考縣長要舉行儀式,便站起來說:"清朝考知縣掛虎頭牌,我們也掛虎頭牌吧!"因此得罪上司,引退回鄉(xiāng)。以感憤心情自書"匡衡上疏功名薄,劉向傳經心事違"的條幅掛在居室,從母命拒絕參與社會活動。1933年高堂去世。翌年春節(jié)書寫一副對聯(lián):"種竹類(樂)培佳子弟,擁書權拜小諸侯。"從此走出家門,活動于社會。1934年秋末,與許子翼、王希曾應縣長李鐘豫之邀編纂續(xù)修萊蕪縣志。在序言中寫道:"重皇家而輕士民,言之恐為上所忌者,雖關乎國家之良謨不敢載;事之不為上所喜者雖關乎民生之大計不敢書。故雖史書典志浩如煙海,皆為粉飾太平之具起總之,詳于科名仕宦而略檢民庶,且賤視工商,此實為國家貧弱漫患之一大原因國體變更二十余年,導師先逝,主義空存,不知發(fā)揚國性,喚起群眾,咸醉心歐化,欲移西法于中國,以為富強可立待也。乃屢經試驗而無效,且國勢阽危而益,岌岌不可終日大事記尤多近世切膚之痛,則身受者感激彌深"但卻未找出富國強民的正確道路。
      
      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目睹國民黨軍隊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奮起抗戰(zhàn)的事實,更加激憤不已。日軍侵占萊城后,派漢奸拉著人力車登門請他出山效力,遭到嚴詞拒絕。后來藏到二女兒家,漢奸遂追蹤脅迫,不但誓死不從,反而背著衣物,拄著手杖,毅然出走。離別時對家人說:"日本人找我找得很急,我到哪里去你們別問,我走后也不要到處找。如果有一天聽說我被敵人抓去了,你們在家出喪就是,我是一定要碰死!"事后,方知去沂蒙山抗日根據(jù)地,與李澄之、范明樞、彭畏三、耿光波在第四聯(lián)中任教。在艱苦歲月中,與范等討論時局,研究學問,談笑風生,樂觀異常。日軍大"掃蕩"中,與范隱蔽在一老中醫(yī)家中,以特聘家庭教師身份為老中醫(yī)子女講課。為避敵人"掃蕩"常夜宿林間、田野、羊欄、山窟,受盡風霜雨露、饑寒顛簸之苦,被人們稱為"抗戰(zhàn)老人"。1940年8月26日,在山東抗日根據(jù)地各界人民代表聯(lián)合大會上,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和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。山東省憲政促進會在魯南成立,當選為會長。9月,當選為中國國民黨抗敵同志協(xié)會監(jiān)委。1941年秋當選為泰山區(qū)參議長。1946年春回到家鄉(xiāng)。雖已85歲高齡,但不服老,仍任縣參議員,在"土改"、"支前"、恢復戰(zhàn)爭創(chuàng)傷中協(xié)助政府工作。1948年,動員家族伐倒祖塋大批柏樹支援膠濟鐵路修復工程。"土改"后,在給子孫的信中寫道:家鄉(xiāng)"百物欣欣向榮,凌乎唐虞之治"。1953年4月26日病逝,享年92歲。
      
    發(fā)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    用戶名: 密碼:
    驗證碼: 匿名發(fā)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