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浪軍事編者: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,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,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(zhàn)略動態(tài),新浪軍事獨家推出《深度軍情》版塊,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后的隱藏態(tài)勢,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復雜軍事戰(zhàn)略環(huán)境,歡迎關注。
大家都知道中國與伊朗關系不錯,絕對夠得上好朋友了,如今伊朗軍隊裝備之中,中國制造的裝備數量相當多,已占總數的三成左右,除了少部分原產于中國外,多為伊朗利用中國技術自行生產,可見伊朗在軍事技術領域,肯信任的只有中國了,那么這個關系起源于何時那?
上世紀80年代,伊朗總結戰(zhàn)爭經驗時,意識到沒有強大的國防工業(yè)的后果就是被人欺負,于是制定國防工發(fā)展的計劃。由于自己沒有技術,只是引進技術,結果來源成了問題,沒有那個國家愿意向伊朗轉讓軍事技術,特別導彈技術,唯有中國愿意轉讓相關技術,伊朗由此開始向中國引進軍事技術。
上世紀90年初,伊朗向中國引進了第一批軍事技術。讓人很意外的是,主要項目竟然是紅旗2防空導彈。原來伊朗使用過它,并在實戰(zhàn)中擊落有過米格25,雖說技術水平不高,卻非常適合伊朗的工業(yè)技術水平,伊朗引進的主要目的為學習防空導彈的制造技術,沒有盲目先進,而是量力而行,非常適合伊朗實際情況的選擇。
除了引進紅旗2防空導彈之外,伊朗還引進了紅旗2的地對地型號。伊朗經過實戰(zhàn)經驗總結,認為需要大量的低成本地對地導彈,以適應大規(guī)模消耗。正好當時中國以紅旗2為基礎開發(fā)了,第一個外貿地地彈型號:8610導彈,廠方編號B610,出口編號M-7。M-7導彈是中國M族戰(zhàn)術彈道導彈當中唯一以傾斜方式發(fā)射的導彈,其他的M族導彈均采取垂直發(fā)射的方式。M-7由旗-2防空導彈改造而來的,故采用了傾斜發(fā)射方式,使用履帶車或者輪式汽車為運載/發(fā)射工具,機動性好,適合野戰(zhàn)。更重要的是,它由庫存的紅旗2導彈改裝而成,成本非常低。
1991年,向伊朗出售了90枚M7導彈,隨后伊朗引進M-7生產許可證,組織國內的工廠進行仿制。這也許是伊朗從中國引進的第一批軍事技術之,與紅旗2防空導彈技術一起引進。伊朗仿制品被命名為通達爾-69(Tondar-69),彈頭重達190公斤,射程為 150公里。M7的技術水平確實不高,但是經過的它引進與及生產的工作,伊朗開啟了國產地對地導彈技術發(fā)展之路,為后繼型號的研發(fā)打造了堅實的基礎。
這只是第一批軍事技術,只能算是探路石,經過接觸伊朗對于中國越來越信任,唯有中國愿意轉讓導彈技術,更誠心誠意愿意教會伊朗制造導彈的技術,也因此中伊的軍事合作水平逐步加深,如今中國已成為伊朗最主要的軍事技術來源來,特別是導彈技術領域。(作者署名:麥田軍事觀察)
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凡本網注明版權所有的作品,版權均屬于新浪網,凡署名作者的,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,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新浪軍事: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!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