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新中國成立后經(jīng)過整修園容,增添動物,于1950年以“西郊公園”之名對外開放。1955年4月1日,更名為“北京動物園”,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園名
地鐵4號線從北京動物園南門地下穿過,始建于1906年的灰色三拱門上的石刻雕花清晰可見。其前身是清政府設(shè)立的“農(nóng)事試驗場”,俗稱“萬牲園”,是中國近代第一家向公眾售票的公園。最初可觀賞動物僅有百余種,后經(jīng)戰(zhàn)亂至1949年2月北平解放時,僅有十幾只動物。新中國成立后經(jīng)過整修園容,增添動物,于1950年以“西郊公園”之名對外開放。1955年4月1日,更名為“北京動物園”,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園名。上個世紀70年代,外賓贈送的動物在這里展出,北京動物園的大熊貓也出國展出。改革開放以后,北京動物園增添了許多國內(nèi)外珍稀動物,現(xiàn)有展覽動物500余種5000多只;海洋魚類及海洋生物500余種10000多尾。
除動物以外,這里還有許多歷史建筑,如西洋風格的暢觀樓和鬯春堂,樓前有銅獅和銅麒麟。暢觀樓三面臨水,有白石小橋,景色典雅、幽靜。1953-1954年間十世班禪于此居住,毛主席曾來看望。1961年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彭真在此召開過市委會議。此外,北京動物園還是辛亥革命的先驅(qū)孫中山和黃興等人開展革命活動的地方,園內(nèi)有宋教仁紀念塔和四烈士墓等。(文/趙新義)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