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婚戀從來都不是市場,它只是在某些強行索取一個結(jié)果的訴求中,慢慢具備了一些可交換的市場特征。
1
最近相親聊得比較多,有些話想再掰碎了說到位。
我對于相親這種形式,并無反感。人和人有各種認識的方式,沒有高下之分。
如果有人堅持,一見鐘情就至高無上,親戚介紹就土到掉渣,請他/她少看些瓊瑤,多接觸社會。
不說別的,我們的父母輩就有太多相親認識的例子。其中大多數(shù),雖然歷經(jīng)風雨,也能相守到老,握住穩(wěn)穩(wěn)的幸福。
可是,那是一個物質(zhì)并不豐裕的年代,人和人、家庭和家庭的差異并不大。相親所看重的,無非是投不投機,相不相合,有眼緣就深入了解,沒感覺就各自度日。
今天不同了。貧富懸殊,階層分化,誰和誰離得都近,拿的是月薪5000,眼前看到的卻全是比特幣暴富的故事。以前開玩笑說中個彩票頭等獎就發(fā)達了,現(xiàn)在發(fā)現(xiàn)只夠一線城市市中心買個臥室。
在這樣的前提下,相親即使不會算計,多少也存有顧慮:你是不是看中我的家境?我是不是配不上她的條件?我們的學歷懸殊,出身有別,是不是走不到最后?
這種想法衍生出來的結(jié)果,就是把原本屬于鮮活的人的一切,物化成條件和參數(shù),然后展開匹配。
計算結(jié)果顯示合拍,那就繼續(xù),顯示不合拍,就別再浪費時間。
一旦沒有繼續(xù)下去的愿望,也會歸咎于條件的不匹配:女生覺得男生穿雙特步鞋就來是不重視,男生覺得你看不上特步說白了不就是看不上我的經(jīng)濟條件,老子其實可有錢了。
和愛情有關(guān)的事情,隔膜到這種地步,就沒意思了。
2
這說的還是點對點的相親。無論是誰介紹,終歸事先有了解,有期待,再來印證預(yù)想是否落空。
相親角就更特別了。它就像是一個大型的“人口”集散地,千姿百態(tài)的人在這里按照性別、年齡、學歷、財產(chǎn)、婚姻狀況分門別類,再交由“委托人”或者“中介”代為聯(lián)絡(luò)兜售。
你不會知道,在哪個角落的某張A4紙上,也許就“住著”那個要和你共度下半輩子的人。
從直觀感受來說,相親角的確給人留下了“婚戀市場”的印象。
這里發(fā)生的一切,都以配對成功為導(dǎo)向。這里的最高標準,就是“能娶”和“好嫁”。這是相親角永遠的政治正確。
可是我不能理解的一個邏輯推論是:相親角客觀存在,存在即合理,合理就值得推廣。
這也是為什么,我寫反對物化男性和女性,警惕相親角的文章,會有讀者反駁說:“看文章不知道要造出來多少剩女。不尊重市場市場也不會尊重你!
這種觀點最可悲的地方在哪里呢?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商品,還覺得全天下單身的人都應(yīng)該待價而沽。別人想要堅持自我的高要求,他覺得你不尊重市場規(guī)律。別人尊重“市場規(guī)律”投身其中,他覺得你條件不好是市場中的“劣幣”。
人一旦陷入這種思維定勢,就不會再理解愛情的美好,婚姻的豐富,只覺得人和人在一起,就是條件和條件的疊加,最終的結(jié)局,像趙本山說的,“湊合著過唄,還能離咋的”。
3
婚姻很現(xiàn)實,人生很無奈,是的。但這是恰恰是我們追求愛情的理由,而不是放棄愛情的借口。
我有一個朋友,談不上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,但從小“富養(yǎng)”,物質(zhì)不缺。她的婚姻是從一段曠日持久的戀愛開始的。
在一起之初,男生家境平常,也沒什么積蓄,包括她的朋友在內(nèi),很多人知道這件事的第一反應(yīng)都是問:“那你為什么要和他在一起?”
朋友反問:“你們都不相信愛情的嗎?你們都不覺得相愛的人是可以共同成長的嗎?”有這樣的朋友,我很驕傲。
而把婚戀當市場的人,說到底,就是再也不相信這些了。
婚戀從來都不是市場,它只是在某些強行索取一個結(jié)果的訴求中,慢慢具備了一些可交換的市場特征。但本質(zhì)上,它是一件關(guān)乎人性的美好,是每一個人獨有的生命經(jīng)驗,是值得分享和傳播的溫暖故事。
愛情的美好之一,也恰巧在于,它未必要有一個特定的結(jié)果:有時候婚姻是愛情的升華,有時候婚姻是愛情的墳?zāi),不同的走向包含著命運的安排和人為的選擇。但無論怎樣,愛情的過程本身,應(yīng)該是動人的。很顯然,為了婚配和生育倒逼的愛情,和動人沒有半點關(guān)系。
4
再退一步說,哪怕你把婚戀當作市場,市場也從來不是終日放晴的。
當你用投資和捕獵的邏輯去看待一段愛情,一場婚姻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時刻身處一條動態(tài)的鄙視鏈?雌饋碓趯ふ业菍Φ哪且粋,卻很可能始終找不到。當時以為是匹配的,等時間過去,彼此的位置變動了,又立馬會覺得不匹配。
這時候,你是將就還是重找?將就,覺得委屈了自己,重找,何嘗不是另一種成本。市場不相信眼淚,你尊重市場,卻不夠強大,市場只會從你身上碾壓過去。
至于“捕獵”就更直白,你以為愛情就是追捕獵物,那獵物吃完了,厭倦了,馬上開始追捕下一個是自然的選擇。這種類比放在愛情上合不合適,不用再多說了吧。
人不是商品,戀愛不是生意,婚姻不是交易。這應(yīng)該是無需強調(diào)的常識。
可惜在今天,有不少人非但意識不到,還反過來把它當做謬論:強調(diào)獨立的個體,是不切實際,等待投契的戀愛,是不作不死,想要圓滿的婚姻,是癡人說夢。
在這一切背后的支撐著的,是一個叫所謂“市場”的東西——你符合市場規(guī)律,就進入“戀愛——婚姻——生育”的“普通人”流程。你不符合市場規(guī)律,哪怕過得再多姿多彩,你都是一個被市場淘汰和厭棄的人。
關(guān)于這種愚蠢且固執(zhí)的想法,我只有一句話粗話可說。如果還要再補充什么的話,我想說的是:也別高興太早,在你把婚戀當市場之前,先照照鏡子,市場早晚要你好看。
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騰訊網(wǎng)的觀點和立場。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