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上至下分別為范用先生為李一氓《存在集》、夏衍《懶尋舊夢錄》、葉靈鳳《讀書隨筆》設計的書衣
■張昌華
出版人范用,實打實地在圖書界躬耕了一輩子。從十五歲在書店當小伙計,到坐上范老板(三聯總經理,同行戲稱)那把椅子,直至退休,沒在三聯出過一本書。我想他倒也不是避嫌,而是無閑。退隱之后,七老八十了,倒接二連三地弄出好幾本來。剛剛出爐的《葉雨書衣》(三聯書店,2007年2月版)別致極了,不是寫的,而是“畫”的。那是他為三聯設計的七十余種圖書封面的“自選集”,有巴金的《隨想錄》、夏衍的《懶尋舊夢錄》、楊絳的《干校六記》、鄭振鐸的《西諦書話》、葉靈鳳的《香港風物志》和俄國綏青的《為書籍的一生》等。三聯近二十年來人文社科類的精品多囊其中。該書彩印,對入選的每本書的內容和相關設計背景做了簡單介紹。讀這本書,真是一種享受,也是對三聯老版本的一次有趣的巡禮和把玩。
書名叫“葉雨書衣”。葉雨,業(yè)余的諧音。設計封面是范用的業(yè)余愛好,這是他制書衣的專用署名。范用制書衣始于一九三八年,他在漢口讀書生活出版社當練習生時就常“跑”封面。其處女作是《抗戰(zhàn)小學教育》。當時范用拜豐子愷為師,受到豐先生的鼓勵,豐先生還為他設計的封面題簽。令范用傷感的是,他為李公樸先生設計《社會大學》,與李先生通過好幾封信,書還沒出版,李先生便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了。全國解放后,范用供職于人民出版社,在分管三聯編輯部的同時,還兼理人民社美編組。
做一個好美編不容易,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(yǎng),在設計封面時,要讀文稿,吃透精神方可落筆。范用說過一個故事:當年有人為黃裳的《銀魚集》設計封面,他不知那“銀魚”指的是書蛀蟲,即蠹魚、脈望,畫了幾條活生生的魚,鬧了個笑話。范用主政三聯時,凡看到不滿意的封面設計,或責其重作,或親自“洗手作羹湯”。他不是學美術出身,論學歷,小學畢業(yè);但他肯動腦子,肯不恥下問,肯鉆。在為朱光潛先生設計《詩論》封面時,他別出心裁地把朱先生手稿中《詩論》的兩個字放大了幾十倍作書名,作者簽名也用朱先生的手書,下綴一方朱先生的名章,幾乎將封面占滿,顯得美觀、大氣,連行家看了也叫好。范用有自己的設計理念。他認為三聯的人文社科類圖書,多屬學術作品,比較嚴肅。因此,封面的色調宜冷,構圖宜簡,色彩宜單。這樣才富有書卷氣,才有韻味,才能典雅而大方。二十多年來,三聯的人文社科出版物基本沿襲了這一風格,并獲得讀者的青睞。當然,也絕非千篇一律,范用很善看菜吃飯,量體裁衣。他為美國海姆·金諾特的《孩子的心理》一書作書衣時,就顛覆自己的設計套路,以孩子的心理特點為旨要,把封面設計得色彩斑斕,鮮亮奪目。用稚拙的兒童畫作主體,飾以兒童心中的太陽、花草和魚等元素,生機勃勃,使形式和內容達到和諧一致。有人說,范用設計的封面,可以下酒。
范用先生是當今出版界公認的大家。他主政三聯時狠抓封面制作,對我們業(yè)內人士不無啟發(fā)。在全國五百家出版社中,能形成自家出版物圖書設計風格并創(chuàng)立品牌效應者當數三聯。三聯是典范。以出版社“一把手”身份,與基層美編交流并躬行示范者,當數范用。范用是模范:范在敬業(yè),范在懂行。
本文原發(fā)表在2007-05-05文匯報上。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