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一级爱a免费观看,免费一级a一片片久久精品网,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,九九精品在线观看

<strike id="iu914"></strike>

  • <xmp id="iu914"></xmp>
  • 首頁 > 文化 > 文壇往事 > 正文

    楊度與梁啟超為何絕交?

    文章來源:
    字體: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2-25 15:25:44

    事業(yè)本尋常,成固欣然,敗亦可喜;文章久零落,人皆欲殺,我獨憐才。1929年1月19日,梁啟超因病逝于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,同年2月17日,他在上海的故舊設(shè)奠于靜安寺,舉行公祭,楊度特題寫了這一挽聯(lián)。梁、楊相識30余年,1903年正式訂交,曾經(jīng)莫逆,楊度的兩篇成名作還是梁啟超編發(fā)的,可1916年時,二人卻正式絕交。

    作者 唐山


     

    52_調(diào)整大小

    楊度

    “事業(yè)本尋常”指梁啟超一生熱衷政治卻毫無建樹,乃至連累“文章久凋零”。指摘梁啟超投筆從政,在當(dāng)時屬主流意見。蔣介石曾說:“如梁專為學(xué)者,或終身從事于教育,而不熱衷政治,則其有益于國家民族必更多矣。惜乎,舍其所長而自用其短,至今猶不免為后人所不齒。”

    在挽聯(lián)中,楊度為梁辯解了兩句,但不深入,從中亦可見他們后期關(guān)系尷尬。

    武將世家中的帝王師

    楊度生于1875年1月,湖南湘潭人,本名承瓚,字皙子,世代務(wù)農(nóng),祖父楊禮堂從湘軍名將李續(xù)賓征戰(zhàn),死于沙場。楊度的父親楊懿生在曾國荃營中做過文書,后回鄉(xiāng)務(wù)農(nóng)。楊度10歲喪父,過繼給伯父楊瑞生,楊瑞生15歲即從軍,緣戰(zhàn)功升至二品總兵。

    后來在《湖南少年歌》中,楊度曾寫道:

    我家數(shù)世皆武夫,只知霸道不知儒。

    家人仗劍東西去,或死或生無一居。

    楊度少年聰明,17歲考上秀才,18歲中舉,但連續(xù)兩年參加會試均失敗,轉(zhuǎn)投國學(xué)大師王闿運門下。王闿運問楊度:我這里有三種學(xué)問,分別是功名之學(xué)、詩文之學(xué)和帝王之學(xué),你想學(xué)哪一種?楊度選擇了帝王之學(xué),他說:“余誠不足為帝王師,然有王者起,必來取法,道或然與?”

    1897年,梁啟超應(yīng)湖南巡撫陳寶箴之請,任湖南時務(wù)學(xué)堂中文總教習(xí),第二年,楊度到長沙拜會梁啟超,當(dāng)年梁24歲,楊23歲,因觀點不同,未能結(jié)成深交。

    1902年6月,楊度不顧王闿運力勸,自費赴日留學(xué),從王闿運的日記看,此前他已很少提及楊度,可見二人觀念已生沖突。

    東京房租極貴,住戶需按席(一席約1.62平方米)繳租金,而楊度寓所很寬敞,成了留學(xué)生們的聚點,楊度因此結(jié)識了黃興、陳天華。

    吃了梁士詒的“掛落”

    楊度在弘文學(xué)院(近于日文補習(xí)班)湖南速成師范科學(xué)習(xí),10月畢業(yè)回國時,校長嘉納治五郎訓(xùn)話,楊度兩次發(fā)問,嘉納甚奇之,便邀他到寓所談了兩次。

    嘉納治五郎認(rèn)為當(dāng)時中國積弊已深,不能馬上推行新政,應(yīng)取緩和漸進之路,但楊度卻反駁說:“于百亡中而求一存,亦只有孤注一擲之謀,而無計出萬全之道。”這次爭論讓楊度名聲鵲起,且開啟了留日生對國民性話題的關(guān)注。

    當(dāng)時日本學(xué)界與民間都喜談國民性,但中國學(xué)生對此尚不太了解。1個月后,魯迅、許壽裳亦入弘文學(xué)院學(xué)習(xí),在此期間,魯迅也開始思考如何改造國民性。

    1903年7月,經(jīng)太常寺卿陳兆文舉薦,楊度赴京應(yīng)清政府在保和殿舉行的經(jīng)濟特科考試,初考中第一等第二名,第一名為梁士詒,沒想到軍機大臣瞿鴻禨與主考官張之洞不和,便向慈禧誣告說梁士詒是“梁頭康足”(梁士詒與梁啟超同姓,且康有為的字為祖詒),有新黨嫌疑。慈禧大怒,要求徹查考生來歷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上榜的沈藎果然是康有為的門生。

    經(jīng)此一變,梁士詒、楊度均落榜,楊度未能參加復(fù)試,只好自費再度赴日。

    為梁啟超寧可放棄孫中山

    回東京后,楊度與梁啟超密切交往。

    梁啟超當(dāng)時也在日本,生活清苦,靠邊寫作邊教書糊口,楊度常去聽課。1903年10月,二人正式訂交,也正是在這一年,梁啟超在《新民叢報》上發(fā)表了楊度的《湖南少年歌》,并稱贊說:“昔盧斯福(即美國總統(tǒng)老羅斯福)演說,謂欲見純粹之亞美利加人,請視格蘭德(南北戰(zhàn)爭時北軍統(tǒng)帥,曾任美國總統(tǒng));吾謂欲見純粹湖南人,請視楊皙子。”

    《湖南少年歌》讓楊度一舉成名,其中的名句“若道中華國果亡,除非湖南人盡死”被傳誦至今。

    1904年2月,楊度寫出《黃河歌》,梁啟超又將其發(fā)表在《新民叢報》上,贊嘆說:“今欲為新歌,適教科用,大非易易。蓋文太雅則不適,太俗則無味。斟酌兩者之間,使兒童諷誦之程度,而又不失祖國文學(xué)之精粹,其非易也。楊皙子之《黃河》、《揚子江》諸作,庶可當(dāng)之。”

    1905年7月,楊度與孫中山辯論3晝夜,孫中山拉楊度參加革命,楊度說:“度服先生高論,然投身憲政久,驟難改。”所謂“投身憲政久”,指梁啟超主張君主立憲,楊度不忍背之,便與孫中山約定:“我主張君主立憲,一旦告成,希望先生可以助我;先生號召民族革命,先生成功,我也會放棄我的主張,以助先生。都是為國,不必互為妨礙。”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孫中山與黃興結(jié)識,還是楊度介紹的。

    相當(dāng)首相卻落空

    日俄戰(zhàn)爭后,清政府為應(yīng)付國民要求改變政體的呼聲,派五大臣出洋考察,而在日的考察報告由楊度和梁啟超代筆,此事被袁世凱偵知。

    1907年10月,因伯父病逝,楊度回國奔喪,第二年3月,楊度在長沙設(shè)湖南華昌煉礦公司,4月時,袁世凱、張之洞聯(lián)名舉薦楊度,稱贊他“精通憲法,才堪大用”,授給四品京堂官銜,“在憲政編查館行走”,但只是個閑差。因楊度好辯,與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交好。

    1908年11月,慈禧太后去世,為報“戊戌變法”失敗、兄長光緒皇帝被囚之仇,載灃在與袁世凱議事時突出口謾罵,甚至拔手槍向袁射擊,幸被隨從將手槍奪去,在張之洞反復(fù)勸說下,載灃決定只免除袁世凱一切職務(wù),留其性命。

    辛亥革命爆發(fā)次日,恰逢袁世凱52歲生日,楊度等人為袁祝壽,得知暴動,倪嗣沖、段芝貴等人勸袁世凱趁機復(fù)出,楊度卻認(rèn)為時機不成熟,袁世凱聽從了楊的意見。最終,慶親王奕劻給楊度70萬兩白銀,要他買通袁世凱身邊的人,共同促袁出山。

    袁世凱出山后,楊度又與革命黨人斡旋,幫助袁登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(tǒng)的寶座。

    楊度立下汗馬功勞,本以為袁會讓他當(dāng)首相,可袁世凱卻只給楊度一個教育部長的閑職,楊度表示“我?guī)兔Σ粠烷e”,袁世凱干脆易以蔡元培,連部長都不讓楊度當(dāng)了。

    梁啟超大事不糊涂

    1912年,梁啟超結(jié)束海外流亡生涯,回到天津,楊度前去迎接,并將他拉到袁世凱帳下。

    1913年,梁啟超成為進步黨領(lǐng)袖,與國民黨抗衡,為袁世凱國會效力,但到1915年時,袁世凱稱帝意圖日漸顯露,讓梁啟超忍無可忍。

    為復(fù)辟帝制,楊度成立了籌安會,袁世凱本不贊成,因外界均知楊度與袁關(guān)系非凡,很容易想到楊的行為是袁授意的。袁世凱希望楊在幕后,讓梁士詒在前,但楊度說服袁克文,讓后者掏了20萬元大洋做經(jīng)費。在籌安會成立儀式上,楊度說:“我等倡助帝制,實行救國,自問之不愆,何恤乎人言。即以‘走狗’二字論,我狗也不狗,走也不走的。”

    楊度四處拉票,甚至收買妓女集體勸進,讓袁世凱誤判形勢。

    袁克文曾宴請梁啟超,探問他對帝制的態(tài)度,梁說:“我生平只研究政體問題,很少研究國體問題。”楊度私下對袁克文說:“這個書呆子是不會反對帝制的,他說今天仍在研究政體而不議論國體,不過是自高其身份而已。”

    很快,梁啟超完成了《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》,袁世凱聽說后大吃一驚,愿用20萬大洋買下此稿,梁不予理睬。1915年8月20日,該文正式發(fā)表,9月7日,楊度聲明回應(yīng):“予之宗旨非立憲不能救國,非君主不能立憲,雖舉國反對,予必一人堅持,無論何種利害禍福皆非所計。”二人13年的友誼徹底破裂。

    1916年,袁世凱稱帝失敗,死前再三說:“楊度誤我。”

    若個書生萬戶侯

    梁、楊交惡,源于政治立場不同,沒想到卻被時人編成一段三角戀愛故事。

    原來天津有名妓花云仙,“初為梁啟超所狎”,不想楊度墜入情網(wǎng),“定情費萬金焉”,楊度在花云仙身上花了2萬多大洋,花云仙尤未饜足,楊度微露吝惜之意,花云仙便找來侍婢,大聲說:那本三萬元的存折,就拿給楊大人罷。二人從此分手。當(dāng)時流行望氣卜吉兇,楊度自嘲說:“我頭不必看,惟有綠氣耳。”

    此事記在楊度同鄉(xiāng)朱德裳所著《三十年聞見錄》一書中,但屬孤證,朱亦曾赴日留學(xué)。楊度、梁啟超曾與國民黨為敵,在民國時屢遭潑污。

    楊度晚年學(xué)佛,一次其母過生日,有賓客送來壽聯(lián),上書:“海屋添籌,安琪天使;香山盛會,長樂花開。”每句中各取一字,即為“籌安會長”,顯然是在譏諷楊度,楊度覺此聯(lián)辭藻秀麗、對仗工整,便命家人將其懸掛于中堂顯眼之處。

    楊度后被杜月笙聘為顧問,與楊云史、楊千里并稱“三楊開泰”,每月拿500大洋薪水,當(dāng)時章士釗亦受杜饋贈。楊度吸鴉片,且煙癮很大,為報答杜月笙,楊度親筆撰寫《杜氏家祠記》,贊杜亦儒亦俠。

    1932年,楊度因病去世,終年57歲,只比梁啟超多活一歲多。

    楊度晚年告別政壇,曾想回歸寫作,但“自中年不好讀書,晚年欲修國史,《史地》一篇已十余萬言。又遁情禪脫,以自消遣。卒以飲醇近婦,自隕其生。蓋楊之才氣,較大于梁;而梁之博覽古今,非楊所及也”。

    看來,“事業(yè)本尋常”“文章久凋零”這兩句話,用在楊度身上也合適。

    來源: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(wǎng)

    發(fā)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    用戶名: 密碼:
    驗證碼: 匿名發(fā)表